师德师风教育

做好平凡事,当好引路人——记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冀菁荃老师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18-08-03

青春有多长,对于冀菁荃老师来说,大概就是从课桌到讲桌的距离。1988年,冀老师进入suncity太阳新城,成为长医的一名学子,毕业后,她留校工作至今。三十年过去了,长医见证了冀老师从一个稚嫩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,长医也为冀老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。让我们走近冀菁荃老师,听听她这些年的故事。

学生有收获,辛苦也是甜

话题是从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开始的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互联网+”进入了我们的生活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改变课堂氛围,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,冀老师和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,以“互联网+”为金钥匙,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开启了运用网络平台授课的大门。“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有讲课视频、图片、PPT、典型临床病例、相应题目、参考教材等学习资源,可以让同学们课前自学,老师上课引导,提高授课效果。我们以此为出发点,目标是让学生更扎实地打好基本功。”

教学改革的想法一年前就在冀老师的心中萌生了,在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后,去年九月份开始实施。说起改革效果,冀老师说:“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积极性、自主性及课堂的活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。在课堂上,同学们积极抢答,老师也会用多种方式和学生互动,比如在平台用手机摇一摇的功能挑选同学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,甚至是上讲台讲解,所以同学们课下会查找许多资料做准备。”冀老师自豪地为我们讲述着学生们课堂上的种种积极表现,在她的心里,学生能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是一件让自己很满足的事情。

看着我们惊奇的眼神,冀老师微笑着说道:“教学改革其实也没那么神奇,教学就像做饭一样,我们的工作就是把饭做得更好看更美味些,让学生有兴趣去吃,并能真正吸取到知识中的营养。”但是冀老师并没有盲目自信,她说:“当然这种教育模式目前也有它的不足,同学们长期习惯了被动听老师讲课,会觉得自学时对知识的把控不足,也会因为不擅长整合导致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。我们通过一步步的了解和尝试,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”

说到自己在教学改革上的付出,冀老师说:“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完成的事,是全教研室老师共同努力完成的。老师们共同分解教学内容、制作PPT、录视频、建题库,大家都付出了很多。就我来说,为了更好地制作视频和管理软件,置备了配置很高的笔记本电脑;每天绞尽脑汁地出题、找资料,熬夜是经常的。”冀老师面带笑容,给我们讲述着那些辛苦工作的日夜。如果自己的辛劳能换来学生的进步,我相信冀老师为此留下的汗水在她心里都是甜的。

实践出真知

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,冀老师深深体会到实习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意义。“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下,医学生大多会选择考研,但准备考研与实习时间上会有一定的冲突。很多同学会以考研为主,对待实习却是应付的态度,这样虽然考试分数可能比较高,但失去了实践的机会,导致缺乏实践能力,只会理论不会操作。实习是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。通过实习,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一辈子受用的东西。那些在医院里获得的最直观的感受,是你对‘医生’这个职业最初的认识。如果错过了实习的机会,以后很难弥补这一课。”

冀老师给我们讲了她自己的实习经历。上学实习期间,冀老师几乎就住在医院里,因为没有床,她就在办公室的大桌子上铺张床单睡觉。护士一叫,就一骨碌爬起来去看病人。她帮医生查房,帮护士抽血,对每个病人都非常熟悉。在操作过程中,她学到了相当多的临床知识。“我讲课中运用到的许多生动的临床病例就是来源于我的实习经历,虽然20多年过去了,这些病例我仍记忆犹新,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取的知识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。”讲到这里,冀老师的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高兴。冀老师提出了她对医学生制定考研方案的建议:大二大三把英语学好,把重点科目的基础打扎实,最后充分利用实习的间隙,以临床实习为劳,以复习考研为逸,劳逸结合,这样就足以准备考研。

干一行,爱一行,学习中成长

冀老师说,自己曾经的理想是去临床当医生。毕业时她服从分配,留在了基础部任教。这一晃,冀老师从教已经25个年头了。虽然没能当上医生,但在一步步成长过程中,在教研室的老教师们一步步引领下,冀老师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。“93年我从长医毕业,留校教书。当时讲课用的是手写讲稿,要把上课说的每句话都写下来,教研室的主任会一篇篇地给我们批注,我们一遍遍地练习。记得我曾经有一篇讲稿反复练习了36次。99年学校开始有了多媒体,能用PPT讲课,教研室的老教师手把手教我怎样做PPT。做好之后,一页页地听我讲,讲到他们觉得满意了,我才去给学生讲。”至今,给每一届学生代课,冀老师都认真准备,精心组织,从来没有松懈过。经过一年年的磨砺,教学方法也不断改进,冀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。2003年,冀老师获得了山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,这也是对她认真付出的巨大鼓励。

冀老师用自己的言行,诠释了“精业”的内涵。她说她并没有很闪耀的光环,只是把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做好罢了,“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好,但能倾尽全力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。”这就是冀老师对自己工作的要求。因为每次教学之后冀老师对内容都会有新的收获与体会,所以她每个学期都会重新修改课件。她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,就是能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每项任务。

这25年来,冀老师收获了很多,成长了很多。“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,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,我会觉得我也变得年轻,变得阳光。这些年,我教过的学生从70后到80后再到90后,又即将迎接00后,一批又一批。虽然会有代沟,但我通过和学生交往,慢慢学会了理解和宽容。这可能就是人生阅历的丰富给我带来的成长吧。”

在采访之前,我们也了解到,冀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是出了名的好,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问题,都会找冀老师谈谈心,冀老师也会耐心地开导他们,做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。“我觉得,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和认可。有些同学毕业后好多年,依旧会给我发一些近期的照片,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记得和我分享,碰到问题还会听听我的建议。他们对我的信任,带给我无限的欣慰。”

从自身中立德,于点滴中树人

提到立德树人,冀老师深有体会。“立德树人它不是一个口号,教育学生也不只是简单的说教。一些上课的细节、工作的态度和感受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观念。”冀老师想起她给医学检验系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曾经问他们,觉得学病生有用吗,他们一脸茫然。冀老师于是给他们讲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——在父亲病重时,冀老师带父亲到医院检验科做检查。当时的病是结肠癌肝转移,肝功能化验的结果很不好,她没有想到父亲的病会发展得这么快。“我当时拿着化验单,浑身都是发凉发抖地呆站在那里。有个陌生检验科医生过来,看了看化验单,说:‘这个病有点重了,再跟临床医生探讨下,看还有什么办法。’对那个医生来说,这就是很普通的一句话,但对当时的我来讲,这就是安慰和支持。”老师把这个来自陌生检验科医生的鼓励告诉了自己的学生,“只有把知识学到位,才有发言的能力,而那些看似平淡的话语,在需要的人眼里就是他们重振旗鼓的勇气,这也就是我们的价值。”

在冀老师眼里,立德树人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讲解中,生活也是立德树人的讲台,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授课内容,它的践行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。“立德树人不是飘渺的空口号,那些真正触动人心的事例,才会进入学生的心里,影响他们的行为。”

对于育人,冀老师说,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相当重要。“记得有一年给药学系的学生上课,我上完第一节课对他们说:‘很难见到学生上课不玩手机,一直专心听老师讲。你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,让我要求自己必须认真讲,不好好讲都对不起你们一双双睁大的眼睛。’就是这句话,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,之后上课都很少见他们班有人玩手机。”那句发自内心的认可,让学生们有了严格要求自己的意识,也就有了彼此的欣赏和尊重。

冀老师说,当老师其实就是一个良心活,“我敢说我的学生喜欢我,是因为我相信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。上课讲到一个病例,就会提到相关的医患关系等问题。虽然有时候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,但能让他们在未来遇到困难时,至少不会束手无策。”这就是老师的初心和真心所在啊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”完美诠释了冀老师对于育人的看法和作为,那就是在自身中立德,于点滴中树人,虽无言训,教育却已贯穿其中。

树人无言,惟愿桃李芬芳

说到对在校大学生的期望,冀老师总结了五点:一是希望他们把学习放在第一位,提高专注度;二是希望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;三是希望他们能踏踏实实做学问,不急不躁;四是希望他们课余时间多看书;五是希望医学生培养美感,保持内心的纯净。

冀老师说,大学生的首要目标是学习,然而现状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涣散,常常不能静下心来学习。“想要取得比较高的成就,必须要有很高的专注度。对于医学生来说,每门课程都很重要,其掌握程度严重影响未来的工作生活。学不好基础知识,将来怎么作出准确诊断;没有极高的专注度,怎么完成长时间的复杂手术。”

冀老师回忆起自己当年在长医求学时的经历,当时同学们学习都很刻苦,自觉性很高,每天在教室学习不到晚上十点半不回宿舍。自习课上认真整理当天的课堂笔记,因此冀老师的大学笔记本有一大沓。“我们中学时接触过的生物知识比现在学生接触的少得多,医学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。初接触医学知识,想学好就只有下功夫。一遍学不会就看两遍,两遍不行就三遍……学医并不难,只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记忆、练习和巩固。所以说要想学好医学就必须坐下来,踏踏实实地学,不能急躁,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牢牢掌握的东西。”

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,需要学生有广博的涉猎和开阔的思维。冀老师给我们讲了自己当年在学校图书馆借书的故事,“我经常到图书馆借书,各种书都看。那时候是人工管理图书,借书要在书卡上签名。后来当上老师的我可以进入书库了,才发现许多书的书卡上都有我的名字。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,没有比人更高的山,只要肯付出,再多的书也能翻完。“虽然有些读过的书忘记了,但是我相信它一定变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。”有句话说:“读书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,而是潜移默化,深入骨髓。记住的变成了知识,忘记的变成了气质。”这大概说的就是冀老师吧。

“我喜欢在图书馆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,闻着淡淡的书墨香,在文字里度过美好的时光。”冀老师将她爱看书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,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。“我觉得学医的人还要有一定的美感,对于美术、音乐等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,多阅读,去培养一颗纯净的心,这样就不会因为浮躁而静不下心来。”

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,冀老师总结教师的工作——老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和陪伴,学生的认可和进步就是老师的价值。不敢说“天下桃李,悉出公门”,她只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。

自觉平凡事,确是引路人。二十五载明月夜,换得桃李压枝低。冀老师说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值得我们探寻。但是,能把自己认为的小事做到极致那就是一个人的伟业,能把平凡的工作做成自己热爱的事业那就是不平凡。冀老师是我们长医众多教师里的一个代表,还有许多和冀老师一样低调谦卑的老师,在背后默默为我们的成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。高山之上,一棵树站起来是丰碑,千千万万棵树站起来就是长城。这些看似普通的点点滴滴,就像一条条不起眼的小溪,最终却汇合成了大江。这股力量书写着长医精神,在一代又一代人里传递着厚德、精业、济世、报国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