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德师风教育

【身边的榜样】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、我们教师李宝红

信息来源:山西日报 发布日期:2019-04-18

山西日报记者杨文俊报道:善行无迹,掬水留香。4月16日,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评选揭晓,25人(组)当选山西道德模范,另有25人获山西道德模范提名奖。当日,“榜样山西——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颁奖典礼”在太原举行。

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评选和表彰活动自2018年3月启动后,经基层推荐、确定候选对象、公示评议、征求意见、组委会研究建议、省文明委审定等程序后,最终确定人选。评选分为“助人为乐”“见义勇为”“诚实守信”“敬业奉献”和“孝老爱亲”五大类别。这些平凡的英雄,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不同的美德,他们的模范事迹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遍尊崇。

“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”先进典型分别是:

“助人为乐模范”陈勇、宋金、石建华、郭艳香、王燕;

“见义勇为模范”陈树民、王忠阳、黄凯、陈志浩、雷勇、闫冰华;

“诚实守信模范”郝帅林、张巧霞、李俊伟、乔海庆、乔海军,平顺县东寺头乡黄崖沟村照顾秦海松的26个家庭;

“敬业奉献模范”宋玺、石双砚、杨良杰、樊志勤、周建民;

“孝老爱亲模范”王春芳、车秀云、李俊凤、张美静、李宝红



李宝红,男,汉族,1971年8月出生,群众,硕士,我们教师,在第七届山西道德模范评选中获“孝老爱亲模范”称号。

图(右一)为我们教师李宝红

2007年11月,在妻子肝功能衰竭病危时,他不离不弃,将自己70%的肝脏捐献给妻子。

结婚23年来,李宝红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妻子,在精神上安慰鼓励妻子,多次陪同妻子到北京、重庆等地求医,2005年妻子确诊为一种少见的肝脏疾病。虽然进行了西医、中医、中西结合治疗,但病情却没有好转,逐步加重。2007年10月底,妻子病情急剧恶化,转往北京治疗。

2007年11月1日,李宝红陪同病危的妻子住进北京武警总医院。在抢救过程中得知只有肝移植才能挽回生命,但是妻子需要的 “O型小肝”最为稀缺,许多病人在漫长地等待中离开。为救妻子必须尽快做亲属活体肝移植手术。但是妻子的父母年龄已超,两位姐姐血型均不合适。在得知夫妻间也可以捐献时,李宝红主动要求做捐肝配型,并且配型成功。

清瘦的李宝红非常清楚手术风险,活体肝移植手术被称为“医学制高点”,但他安慰妻子说:“夫妻之间财产是共同的,器官也是共同的,爱里没有惧怕,你也不要有任何负担。”

在医院的伦理听证会上,面对专家提及的“妻子不一定得救,自身可能有危险”等手术风险,他坚定地连说了三个“我愿意!”。

2007年11月11日,经过共计20多个小时的手术,李宝红约70%的肝脏成功植入妻子的体内!移植科护士长说:“这是我院亲体肝移植手术中,第一例丈夫给妻子捐献的。”

手术后,在重症监护室里,虽然身上有很多插管,李宝红总是用坚定的眼神无言地鼓励着妻子;他首先离开重症监护室,在看不到妻子的两天里,向来少言寡语的他总是不断向家人和医生了解妻子的情况;妻子出重症监护室后,他刚能下地就帮妻子打腹带,端水送药,推着轮椅上的妻子往返于病房的走廊。

术后近12年来,李宝红的手机里设定着5个闹钟,分别提醒妻子按规定的时间起床、进餐和吃药;当妻子不在身边,该吃药时他会准时打电话提醒;他仔细记录每一次的复查结果,进行对比;多方查找资料,为妻子合理搭配饮食,使其得到最好的康复。他鼓励妻子恢复正常的心态,融入正常人的生活。他陪同妻子参加了两届“中国器官移植运动会暨中国器官捐献日”,两人一起参加“亲体50米迎面接力”, 与大家一起展示健康的新生活。

在李宝红的精心照顾下,妻子健康快乐地生活着。同一个家庭,同一个肝脏,因为有爱,苦难变成了祝福。他们一起坚守着不变的承诺-----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。

2011年8月李宝红被评为长治市道德模范,同年5月被中央文明办、中国文明网评为“中国好人榜”孝老爱亲中国好人,2013年12月被评为山西省第十二届“育人杯”先进个人,2014年在全国妇联“寻找最美家庭”活动中该家庭被评为长治市“最美家庭”、山西省三晋“最美家庭”,并获得全国“最美家庭”提名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