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部要闻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> 新闻动态 -> 系部要闻 -> 正文

成长路上感恩遇见-贾书花老师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18-05-28

2013年,高考后我成为了suncity太阳新城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。可能因为课后比较喜欢请教问题的原因,得到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组织学和胚胎学教研室主任贾书花教授的垂青,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便参加了由贾老师指导的大创项目《当归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》。

怀着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,就这样和科研邂逅。第一次去实验室、第一次认识切片机、第一次去动物房、第一次灌胃、第一次用ELISA试剂盒等等,满心的好奇和激动。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,做科研不像刚开始想象的那般,仅有兴趣不够。更多的时候可能是辛苦和枯燥的:每日灌胃、定期取材、定期检测、数据记录、结果分析等等。

每一次和贾老师请教和交流,都能学到很多,科学知识亦或人生哲理。记得有一次和老师聊天,有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:“一个学校总得有人不断在坚持做事,学校才能不断前进”。那一个瞬间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一种担当和责任,内心很是感动和敬佩!让我更加坚定做人做事的原则!为能够完成好课题,主动向老师提出假期留校做实验、查阅文献。坚持做下去、做下去!

慢慢地,冲淡了好奇,更多的是在严谨、认真地做实验过程中,一点一滴、一步一步地向前进。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次小的突破,都距离目标更近了一步。从无到有,从生到熟。靠的就是坚持和执着,靠的就是认真和思考。

做完实验就要写论文了,同样是第一次接触。在开始写之前,贾老师对综述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。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贾老师一次次的指导,一次次的修改,论文的初稿写成了。贾老师常说“文章写出来以后先放一放,再沉淀和修改。学术论文是要发表的,必须要严谨,一个标点,一个字也不能错”。科研要的就是这种严谨、踏实!要的就是耐得住寂寞、吃得了苦!要的就是坚持!

2015年,《当归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》项目结题了,但项目还有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。当时贾老师安排了一个任务:带出几个低年级对科研有热情的同学。老师说“科研关键在延续,哪怕就研究一点,能坚持研究下去,研究清楚也是很不容易的”。现在我们的团队已有10多人。

2017年6月,恰逢第十五届“挑战杯”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举办。那时我已经大四了,时间很紧张,但是机会很宝贵,在贾老师的鼓励下毅然决定报名参加,并获得省级一等奖。

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报名,这又是难得的一次挑战和机遇。我一边准备比赛,一边准备研究生复试。通过学校选拔,我们的作品被推送参加全国比赛。2018年5月,我代表研究团队参加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举办的“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”,荣获国赛三等奖。
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成果的背后是贾老师和课题组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在报名参加国赛之前,贾老师教导我:“科研就是要抓住一个点一直做下去,抓住一个点,研究清楚。这次参加比赛主要去学习和锻炼,不论结果如何,咱都要一直做下去。潜心做事,无问西东。”贾老师的话让我非常敬佩,看淡得失,潜心做事,心沉而诚。忘不了在每次参赛之前,贾老师悉心的指导。“潜心做事,无问西东”何尝不是一种对于科研的信念!同样,也让我思考,作为医学生的我需要这样一种情怀和信念: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!也许我在有生之年不一定能做的多好,但是只要这样一种信念和意志,就能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,前进!

正像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所说,独上高楼;渐行不悔;蓦然回首,灯火阑珊。马上就要毕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了,我忘不了母校和贾老师的培养和教诲,感谢遇见,感谢贾老师五年来对我的点滴教诲,给予我母亲般的关爱,使我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。今年我收到了上海交大的研究生通知书,我会在下一个新的起点,继承发扬太行精神、白求恩精神和何穆精神,不断学习、不断成长。